粟特银壶(5~8世纪-中亚)[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汉家老者正教蒙古军士辨识月饼模子上的吉祥纹。月光溶在秦淮河里,将剃发留辫与宽袖大袍的倒影一并揉碎,化作文明长河里的粼粼波光。
文明的熵增定律(∞·文明实验室)
在时空管理局的文明实验室,林羽看着AI模拟的“纯粹文明演进模型”——所有文明因子因拒绝交流而陷入熵增,最终凝固成毫无生气的单色晶体。钟表匠(此刻身着白大褂)递来数据报告:“封闭文明的熵值每百年增加27%,而开放文明的负熵流可维持动态平衡。”
“就像敦煌藏经洞,”林羽指着全息投影中飞旋的经卷,“里面既有梵文佛经、粟特文文书,也有汉文诗词、于阗语医书,正是这种‘混乱成就了文明的活性。”他调取郑和宝船的货物清单:“瓷器、茶叶、金银器与犀角、乳香、琉璃器并列,这才是负熵流的本质——用交换打破封闭。”
实验室穹顶突然模拟出宇宙大爆炸场景,无数文明粒子在碰撞中产生新的频率。林羽望着那些迸发的光芒,想起在粟特商队见过的胡汉对译手册、在南京画舫听到的华夷之辩:“文明的熵增不可避免,但人类永远可以选择成为‘负熵因子——在每个相遇的瞬间,用对话创造新的可能性。”
钟表匠摘下眼镜,镜片上倒映着文明实验室外的真实世界:2025年的某个城市,阿拉伯数字与汉字在电子屏上共舞,寿司店与兰州拉面馆比邻而居,博物馆里的粟特银壶与唐三彩骆驼正通过AR技术“对话”。
“还要继续吗?”他问。
林羽笑了,将罗盘轻轻放在“文明熵减”的实验按钮上:“文明的‘继续,从来不是对抗熵增,而是成为永远活跃的交换节点。而我们,早已在无数次对话中,完成了最伟大的穿越。
粟特银壶(5~8世纪-中亚)[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