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魏主遇弑疑云重 高欢立新局初定[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兵败将,灰溜溜地投奔梁朝去了。
侯景快马加鞭冲进荆州城,满脸兴奋地向高欢报捷:“大将军,荆州已破,我军大胜!”
高欢点点头,脸上却不见多少喜色。
他刚从晋阳赶到洛阳,又从洛阳奔波至华阴,一路上连写了四十道奏章,请求魏主回京。
可这些奏章如石沉大海,连个回音都没有。
高欢站在华阴城头,望着远处的洛阳方向,眉头紧锁。
身边的谋士忍不住问:“大将军,陛下迟迟不回应,我们该怎么办?”
高欢冷笑一声:“朝廷无主,天下岂能长久安定?”
他转身下令:“回洛阳!”
回到洛阳后,高欢再次派使者送上一封奏表,言辞恳切却又暗含锋芒:“陛下若能下一道诏书,准许回京,臣必率文武百官,清扫宫室,恭迎圣驾。
若陛下迟迟不归,社稷不可无主,臣宁愿背负不忠之名,也不能坐视天下动荡!”
使者带着奏表离去,可日子一天天过去,魏主依旧毫无动静。
洛阳城内,人心浮动。
高欢召集文武百官和城中德高望重的老者,沉声道:“诸位,国不可一日无君。
陛下久不归朝,社稷危矣。
今日请诸位共议,该当如何?”
一位老臣叹息道:“大将军忠心为国,可陛下……”
另一名将领拍案而起:“再等下去,只怕天下大乱!
不如另立新君,以安民心!”
众人议论纷纷,高欢目光深沉,缓缓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议一议吧。”
大殿内,气氛凝重。
高欢知道,这一步踏出,便再无回头之路。
清河王元亶早已把皇位视为囊中之物,出入排场比皇帝还大。
他满心以为,只要朝臣点头,自己就能坐上龙椅。
可没想到,高欢一开口,就给他泼了盆冷水。
这天,群臣商议新君人选,高欢率先发话:“按礼法,继位的该是明帝一脉,不能乱了辈分。”
他顿了顿,目光扫向元亶,“依我看,与其立清河王,不如立他的世子元善见,这才合规矩。”
话音未落,满座大臣纷纷附和:“高公说得对!”
“就该这么办!”
元亶脸色铁青,拳头攥得死紧。
他本以为胜券在握,谁知竟被当众否决。
羞愤交加之下,他竟一甩袖子,冲出大殿,翻身上马,直奔南方而去。
高欢见状,摇头冷笑:“儿子当皇帝,不也是喜事?
何必跑得这么狼狈?”
他立刻派人追赶,硬是把元亶“请”了回来。
永熙三年十月,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被推上皇位,改年号为“天平”。
高欢站在殿前,看着小皇帝稚嫩的脸庞,嘴角微扬——真正的权力,终究握在自己手里。
从此,北魏一分为二。
高欢拥立的魏主,史称“东魏”;
而宇文泰扶持的另一位魏主,则成了“西魏”。
话说高欢回到洛阳后,重新立了一个新皇帝,名叫元善见。
善见年纪尚小,自然无法亲政,朝中大权尽归高欢一人掌握。
高欢也不客气,当即安排亲信把持要职——赵郡王谌任大司马,咸阳王坦为太尉,高盛为司徒,高敖曹为司空。
文武百官各安其位,朝局稍定,高欢便又琢磨起西征之事。
可就在这时,坏消息传来——宇文泰攻破潼关,守将薛瑜战死,七千士卒被俘。
高欢一听,眉头紧锁,心中暗想:“洛阳离关中太近,梁国又在南边虎视眈眈,这地方实在不安全。”
他当即入宫,对年幼的皇帝说道:“陛下,洛阳四面受敌,不如迁都邺城,以保社稷安稳。”
善见哪懂这些?
只是怯怯地点头:“全凭丞相做主。”
朝中大臣虽有人心中不满,但谁敢违抗高欢?
于是迁都之事,就这么定了。
高欢雷厉风行,下令三日之内必须启程。
一时间,洛阳城内乱作一团。
四十万户百姓仓促收拾行装,拖家带口向东迁徙。
官员们连马都备不齐,许多人只能骑着毛驴赶路,场面狼狈不堪。
车驾抵达邺城后,高欢留下心腹司马子如、高隆之、高岳、孙腾辅政,又调整官职,改相州刺史为司州牧,魏郡太守为魏尹,洛阳则改称洛州,派尚书令元弼镇守。
安排妥当后,高欢便返回了自己的老巢晋阳。
“可怜青雀子,飞去邺城里,羽翮垂欲成,化作鹦鹉子。”
这首童谣很快在民间传开。
明眼人都知道,“青雀”暗指清河王,“鹦鹉”则影射高欢。
清河王本是皇族正统,如今却被高欢架空,如同折翼之鸟,徒有虚名。
百姓私下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
高欢这是要把皇帝当傀儡啊!”
一个商贩低声说道。
“嘘!小声点!”
同伴连忙制止,“这话传出去,脑袋还要不要了?”
另一人叹气道:“唉,这世道,谁拳头大谁说了算。
第158章 魏主遇弑疑云重 高欢立新局初定[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