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8章 科考红利要吃透!又一根好苗子,伐秦灭曹四字诀![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时年夏,曹仁陨命,并州易手。

    曹操闻讯后,自北向南的各路秦军,全线进入守势。

    曹操亲率大军屯兵蒲坂关,以防刘备趁势率二十万主力,经由蒲坂西渡黄河,对关中发起进攻。

    夏侯惇亦退回潼关,严守关城不敢再犯关羽。

    武关方面,曹休,满宠亦据守关城,不敢再出关袭扰汉军南阳一线。

    同时,并州军团覆没及曹仁被斩的消息,很快也传遍了秦国各地。

    三州大震,军心恐慌。

    而当曹操转攻为守时,晋阳的刘备还在庆贺收复并州之功。

    众将还嫌杀的不过瘾,不少人主张刘备即刻挥师南下,趁着士气正盛,一举渡河攻破蒲坂关,杀入关中。

    以萧方为首的谋臣们却保持着冷静,没有诸将那般“气焰嚣张”。

    萧方以为,汉军从入冬打到近夏,将士们士气最盛,体力的消耗却已达到极限,不宜再做长久征战。

    而若要进攻关中,势必又将是一场旷日持久之战,战争的时间远比攻取并州要长。

    以将士们现下的体力,已不足以支撑那么久。

    况且潼关武关难以攻破,想要攻入关中,只能从蒲坂津下手,西渡黄河。

    一者现下进入夏季,大雨普降,黄河滔滔,不利于渡河作战。

    二来曹操已亲率主力,屯兵于西岸蒲坂关,随时可以绝对兵力优势,对登岸的汉军半渡击之。

    此时强行渡河攻蒲坂关,显然胜算无多。

    第三个原因,则是夏天一过,秋收将至,需要大批的士卒回归田地进行秋收。

    倘若此时攻打关中,就要动用倾国之兵,数十万青壮无法参与秋收,势必会影响今秋粮食收成。

    粮草,乃国之根本,岂能不顾。

    于是考虑到种种不利因素,萧方,法正等众谋臣,尽皆进言刘备就此罢兵。

    收复并州已达成战略目标,刘备并没有得陇望蜀,当即采纳了萧方等众臣进言,宣布班师还朝。

    于是张飞以骠骑将军,兼领并州刺史的身份,留镇于晋阳主持大局。

    刘备则亲率二十万大军,由并州南下,班师回京。

    并州之战正式落下帷幕。

    曹操在确认刘备主力还朝后,自然是长松一口气,方才敢率主力亦班师回长安。

    盛夏之际,从并州至荆州,绵延千里的各处战线,两军默契的进入了停战状态。

    汉秦两国,在这个夏天,进入了短暂的和平。

    战争是停下了,双方却都没有闲着。

    曹操退回长安之后,为稳定人心,正式下诏宣布立曹丕为太子。

    同时为了弥补并州损失的七万兵马,曹操不得不下令,在司凉益三州之内,大肆征发青壮入伍,以编练新军。

    尤其益州这个天府之国,户口百万,更是为曹操提供了大量的兵员。

    然则秦国只有三州之地,国力有限,如此大规模征发青壮为兵,削弱生产力的同时,势必要加重百姓负担。

    曹操却已顾不得百姓,为了应对不久之后,曹操对秦国腹的再次大举进攻,他只能选择竭泽而渔,优先以增强军力为重。

    至于百姓,只能加征赋税,以供养军队,先苦一苦他们了。

    汉国方面,刘备当然也没闲着。

    并州一战大获全胜,立功的将士无计其数,班师还朝第一件事,自然是封赏有功之臣。

    首功之将,自然非马超莫属。

    功劳在身,大汉众将们对这位西凉猛将,此刻也都心服口服。

    刘备遂名正言顺,升马超为平西将军,爵封亭侯。

    其余有功诸将,统统依功封赏。

    大封有功诸将之后,自然是为下一步伐秦灭曹,攻取关中做准备。

    军队方面,大汉倒是不缺。

    时值今日,大汉朝军队总数,已达到近四十万,加上收编的并州伪秦降军,数量可增长到四十五万左右。

    这个数量,哪怕在曹操竭泽而渔,大肆征发新卒之后,也占有绝对的优势。

    倘若继续扩军,除了增加百姓负担,激起民怨之外,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故刘备在萧方的提醒下,重心放在了整编降军,训练士卒,以及更新装备上,而非一味的扩军,追求数量上的更大优势。

    这第二件事,便是科考。

    按照萧方的设想,科举常规情况下,应当是三年举行一次。

    否则科考太过频繁,国家提供不了足够的空缺官位,来委任这些中榜进士,便只能增设官位。

    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亢官的弊端,拖累了官府运行效率,增加了百姓负担。

    只是现下情况特殊,一者科举刚刚推行,若三年一次,不利于尽快令科举制深入人心。

    二来现下秦

第448章 科考红利要吃透!又一根好苗子,伐秦灭曹四字诀![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