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堪破三千世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章 长安驿道(三十里一烽的帝国血管)[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尘烟中的马蹄

    天宝十四年的盛夏,渭城驿的马厩里蒸腾着燥热。老驿卒赵五蹲在槽边拌料,耳根忽地一颤——那是二十里外灞桥驿传来的蹄声,比寻常驿马急促三拍。他猛扯铃绳,檐角铜铃还未荡开尾音,十二匹青海骢已齐齐套上鞍鞯。驿道尽头卷起的黄尘中,绯衣使者高举镶金漆筒,筒身五道铜箍在烈日下灼目——这是岭南道直送华清宫的“荔枝鲜”加急。

    赵五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岭南到长安五千里的山水在他脑中铺开:梅关古道的青石板上必还凝着夜露,襄州汉江的渡船该在寅时三刻起锚,商於道的三百里险隘需换九次马……他接过漆筒时,掌心触到竹节封印的余温,恍惚看见岭南的荔枝农正攀在虬枝上,指甲缝里渗着血珠。

    二、驿铃如脉

    长安城外的三十里驿,青砖墙缝里嵌着历代驿卒的指甲痕。赵五的祖父曾在此当差,临终前传下本《驿路要略》,书页浸透汗渍与马血:

    每页天头画着驿站间的狼烟信号

    行间蝇头小楷注有各州刺史的饮食偏好

    末页夹着张泛黄的桑皮纸,绘着从交趾到龟兹的暗渠

    这日申时,赵五见驿道东头烟尘直上三丈,立刻泼湿院中沙盘——这是防备吐蕃细作的机关。湿沙显出的蹄印深浅不一,他抄起鼓槌击出三急两缓的鼓点,鼓声顺着烽燧传往潼关。当夜,潼关守军便截获乔装粟特商队的吐蕃斥候,马鞍夹层里的羊皮图,画的正是三十里驿的兵力分布。

    三、荔枝血线

    杨玉环的荔支之嗜,早被驿道上的老马嚼成了苦涩。赵五清楚记得天宝五年的夏至,岭南进贡的荔支竟在蓝田驿腐了七成。次日,驿丞的人头便悬在了驿门。自此每条驿道增设“鲜货专线”:

    人歇马不歇:每二十里换马,骑手悬索过崖

    冰炭相济:北驿送冰,南驿供炭,保荔支三日不腐

    血契担保:驿卒家小押在州府,迟误半刻即斩

    那日赵五送完最后一程荔支,在骊山脚下拾到片残破的漆筒。筒内残留的荔支香里混着血腥,他忽然明白,这五千里的快马加鞭,原是用人骨铺就的蜜道。

    四、烽燧密码

    安禄山反讯传来那夜,赵五发现《驿路要略》的蹊跷。祖父笔下的“狼烟三起”,实为烽燧传讯的暗语:

    昼烟夜火:平安时放狼烟,遇险改燃青蒿

    烟柱间距:相距十丈示敌骑过千,五丈为精兵突袭

    烟色层次:白烟报粮草动向,黑烟传兵力部署

    他连夜重排驿马,将三百匹青海骢分为七队:

    1.

    明骑:插红旗走官道,吸引叛军斥候

    2.

    暗哨:负黄囊穿山径,递送勤王密函

    3.

    死士:系黑绫夜行,专传潼关军情

    4.

    疑兵:马尾拖枝扬尘,伪装大军过境

    5.

    换乘:备双马于密林,供要员脱险

    6.

    断后:携火油硫磺,毁桥焚栈

    7.

    虚骑:空鞍系铃,惑敌耳目

    这套“七骑分兵法”竟比节度使的排兵更精妙。当郭子仪收复长安时,在通化门拾到赵五的断指,指节上还缠着驿马缰绳的皮条。

    五、驿道余尘

    广德元年的春分,

第15章 长安驿道(三十里一烽的帝国血管)[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