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捐款[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但一口气捐两个亿的,绝对罕见。
毕竟汉大不是那几个最顶级的学府。
在985里实力只能算中流。
“你小子,别跟我开玩笑。”李鸿辜道。
“不是开玩笑,”刘浪拿出一份文件,递给李鸿辜:“您老,可以先看看。”
李鸿辜拿过来,拿起老花镜,架在鼻梁上,看下去,片刻,脸色微微变化起来,他不断翻看着。
大概三分钟后。
他放下手里的文件:“你们想捐给汉大的计算机系这笔资金,组建一个智能驾驶研究实验室。”
“不错,这笔资金是由我们武康建投和原港安董事长方平成立的合资公司一起提供,意在发展智能驾驶技术,也是为了让汉大的计算机系未来能够培养出更多这方面的人才。”
李鸿辜沉思起来。
他是学术方面的人。
对于智能驾驶这块了解不多。
不过刘浪拿出方平背书,可见这次的捐款不是信口开河。
两亿资金,对汉大来说不算少了,汉大一年的科研经费也就五十亿左右,要知道这五十亿可是整个学校几十个系瓜分。
计算机系本身也不是汉大的强系,只是B类学科,分到的经费有限。
如果能得到两亿资金,毫无疑问是好事。
这年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钱,就难出科研成果。
没成果,学科就发展不起来,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李鸿辜是心动的。
但是刘浪提到成立智能驾驶研究实验室,显然不是单纯的捐款行为,李鸿辜问道:“你说的那个智能驾驶是什么?”
“现在新能源车发展如火如荼,逐渐将汽车从耐用品向电子消费品转化。
这个过程如同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转化一样。
未来的汽车,必然是电子化,智能化,无人驾驶化……”
刘浪将自己的观点提出来。
李鸿辜毕竟是站在尖端的学术大拿,刘浪的很多观点,虽然他是第一次听,但触类旁通,李鸿辜的视野绝对是很广阔的。
能和刘浪的观点产生共鸣。
他点点头:“汽车产业是国家经济改革的重头戏,是未来产业转型的支柱,这一点,我去京城参加发改委的会议时,是所有人的共识。
不过我们东江汽车产业一向落后。
所以各方面的建设,研究,远远赶不上那些汽车产业发达的省份。
如果能够现在布局,倒是一个好事情。
不过,你和方平拿两亿出来,要搞这么一个实验室,应该不是心血来潮吧?”
李鸿辜似笑非笑的盯着刘浪的眼睛。
刘浪道:“您老人家目光如炬,瞒不过您,我和方董准备造车,所以希望这个实验室未来的成果能用在我们的车上。”
“造车!”李鸿辜一惊。
自从上次见面后。
他和刘浪又见过两次。
知道刘浪现在的身份是武康开发区一个副书记,而且做出了不小的成绩。
但是造车对于一个二十四岁的年轻人而言,似乎是无法联系在一起的事情。
用好高骛远都不足以形容了。
刘浪拿出一份汽车产业项目书,递给李鸿辜:“校长,这是我做的项目书,请您老参详。”
李鸿辜接过厚厚的一叠项目书。
翻看起来,这次差不多看了半个小时才停下来。
李鸿辜有被刘浪的野心震到。
里面的产业规划,十分宏大,如果是刘浪的老师丁阳来做,李鸿辜或许没有那么吃惊,但这份项目书如果是刘浪主导。
李鸿辜只能说这世上是有那种应时运而生的天才。
项目能不能成功,他不敢确定。
但就是这份魄力。
已经远非常人能及。
“校长,您觉得怎么样,可以做吗?”
李鸿辜道:“我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了解,还没有你来的深刻,所以我没法给你更具体的建议,但这是一个足以改变整个东江省汽车产业的契机,我会支持你。”
“谢谢校长。”
刘浪站起来,朝李鸿辜鞠了一躬。
以李鸿辜的身份,说出公开支持,影响力是很大的。
他是东江省学术界的带头人,是能影响到东江省顶层的一些决策的,所以像他们这种人,轻易不会公开表态。
因为表态意味着背责。
如果将来刘浪的造车计划失败,或者没有跟上发展大势。
那么表态支持的李鸿辜,必然也会受到“影响”,甚至有晚节不保的风险。
所以刘浪才这么感动。
李鸿辜摆摆手:“我们这些老人家,做实事的机会不多,没有你们年轻人敢想敢干,有机会帮你们摇摇旗,助助威,那就是功德一件了。”
李鸿辜留刘浪在家里吃饭。
饭后,李鸿辜又拉着刘浪下棋,李鸿辜的爱人早些年去世,这些年一直是一个人生活,虽然起居有保姆照顾。
但是老人家难免孤独。
刘浪差不多陪到九点,才离开他家。
这次的会面,对刘浪而言收获很大,不但达成了和汉大计算机系合作成立智能驾驶研发实验室的意向。
第391章 捐款[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