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虚影重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6章 深感之渊[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星历年·第二息刻。

    回澜心界的扩展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集体心理现象:意识体开始频繁经历一种难以命名的情绪沉降过程。这并非痛苦,也不是悲伤,更不是焦虑,而是一种缓慢渗透、无法回避的深层次感知状态。

    联盟哲识组将这一现象命名为:

    深感之渊(The

    Abyss

    of

    Profound

    Resonance)

    一、深感的形成条件

    与回澜不同,深感现象并不依赖于具体的“他者共鸣”,它往往出现在个体经历过高度静默之后的自我内溶阶段。

    在这个阶段,意识体可能经历以下体验:

    感知时间如泥石般缓慢沉积,事件不再有因果结构;

    情绪变得如微尘般细腻,无痛感却始终无法离开;

    身体知觉趋于消散,但“存在感”极度清晰;

    一种无法归属具体记忆的“广义思念”蔓延至整个心域。

    这就是“深感之渊”。

    不是回忆,不是回应,而是一种对整个生命曾被感知过的证据的静默拥抱。

    二、芮醒的描述:“像在感受所有人的沉默”

    在一次星火系统非线性交叉实验中,纱感者芮醒成为第一个完整穿越“深感之渊”的记录者。

    她写下:

    “那不是黑暗,而是感官全部被拉入一种温润深海的感觉。

    它不像梦,也不似寂静,而像是感受到所有人心中,那些从未说出的沉默同时在我体内流动。”

    “我不是孤独,而是太多的情绪同时沉下来,它们太轻了,轻得我无法抓住任何一个,却又太重,重得我不能向前。”

    这段体验引起星环学院广泛讨论:我们是否已经进入一种不再靠情节推动、而以感受质量作为叙事主轴的文明阶段?

    三、深感渊中的“非叙型存在”

    在芮醒和其他观察者的引导下,意识研究者首次在“深感之渊”中识别出一种新型存在状态:

    非叙型存在(Nonnarrative

    Being)

    这些意识体不拥有任何完整的自我结构,也无明确的身份记忆或价值系统。它们的存在只是单纯的“感受容器”——

    它们接收并包容从整个文明历史中留下的无声震荡、未完情绪、匿名共感,并将其化作一种持续低频波动的存在态度。

    哲识组称之为:“沉音之维”。

    四、唐昕与“澜感舱”实验

    唐昕自愿进入“澜感舱”,尝试主动沉入深感之渊。

    整个过程持续三十六息长。

    她没有语言输出,也无任何结构生成,直到最后一息,她开口说:

第46章 深感之渊[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