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霁霭戏楼传奇[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章节列表
→
下一页加入书签
在念秋的努力下,霁霭戏楼的戏曲学堂办得有声有色,一批又一批怀揣梦想的年轻学子在这里汲取着戏曲的养分。然而,此时的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内忧外患不断,百姓生活困苦,戏曲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
尽管如此,念秋并未气馁。他决定带着戏班走出戏楼,到各地的村镇去演出。他们的演出不为盈利,只为在艰难岁月里给民众带去一丝慰藉与希望。每到一处,念秋和戏班成员们便在空旷的场地搭起简易戏台,为村民们表演经典剧目。
在一次前往偏远山区的演出途中,戏班遭遇了罕见的暴雨。道路泥泞不堪,运输道具的马车陷入泥坑,无法前行。众人齐心协力,用了几个时辰才将马车拉出泥坑。可此时,大家又累又饿,干粮也所剩无几。但当他们看到远处村落里村民们期盼的眼神时,没有一人抱怨,依旧咬牙坚持前行。
到达村子后,村民们热情地迎接了他们。看到戏班成员们疲惫的模样,村民们纷纷拿出家中仅有的食物和热水。那一刻,念秋深刻感受到了戏曲与民众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这场演出格外顺利,村民们看得如痴如醉,结束后还久久不愿离去。
随着战乱的加剧,不少年轻人被征召入伍。戏曲学堂的学生数量也因此锐减,念秋心中满是忧虑。他深知,戏曲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就在这时,一位曾经在京城结识的文人找到念秋。这位文人如今投身于文化救国的事业中,他建议念秋以戏曲为载体,创作一些鼓舞士气、激发民众爱国情怀的剧目。念秋深受启发,立刻与戏班的编剧们投入创作。
经过数月的努力,一部以抵御外敌为主题的新戏《卫国忠魂》诞生了。念秋亲自担任主角,演绎一位弃文从武、保家卫国的书生。该剧首场演出选在了霁霭戏楼,台下坐着的不仅有普通民众,还有不少即将奔赴前线的士兵。
演出中,念秋慷慨激昂的唱腔、生动的表演,将书生的爱国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台下观众无不被深深打动,不少士兵热泪盈眶,高呼着保家卫国的口号。这场演出不仅为士兵们壮行,更在当地民众心中种下了爱国的种子。
此后,《卫国忠魂》在各地巡回演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鼓舞,以各种方式支持抗战。念秋和他的戏班,也在这场民族危机中,用戏曲的力量,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而霁霭戏楼,也因此承载了更为厚重的历史意义与使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如同一座屹立不倒的文化灯塔。
随着《卫国忠魂》的演出场次不断增加,念秋和戏班的足迹几乎遍布了周边的大小城镇与乡村。这部戏就像一阵激昂的战歌,激励着无数民众的心,许多热血青年在观看演出后,毅然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程。
然而,长期的奔波演出让念秋的身体逐渐吃不消了。一次演出时,他在台上突然一阵眩晕,差点摔倒。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强撑着完成了表演。回到后台,他便体力不支地倒下了。戏班众人焦急万分,四处求医问药,经过悉心照料,念秋的身体才稍有好转。
尽管身体抱恙,念秋心中仍牵挂着戏曲对民众的鼓舞作用。他意识到,仅靠一部《卫国忠魂》还远远不够,必须创作出更多贴合时势的剧目,让戏曲的力量持续为抗战助力。
于是,在养病期间,念秋与戏班成员们日夜商讨,又陆续创作出了《烽火巾帼》《山河热血》等一系列新戏。这些剧目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民众在抗战中的英勇事迹,有的讲述了普通妇女为战士们送粮送药的故事,有的刻画了农民自发组织起来抗击侵略者的场景。
随着新剧目的推出,戏班的演出愈发忙碌。每到一处,都像是给当地民众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然而,战乱使得各地物资愈发匮乏,戏班的演出条件也愈发艰苦。有时候,他们甚至找不到一块完整的场地搭建戏台,只能在废墟旁为民众表演。但无论条件多么恶劣,观众们眼中的期待与热情从未减少,这也成为了念秋和戏班坚持下去的动力。
在一次演出中,一位从前线归来的伤兵引起了念秋的注意。这位伤兵在战斗中失去了一条手臂,但他眼神中的坚毅却丝毫未减。伤兵告诉念秋,他在战场上受伤昏迷时,脑海中一直回荡着《卫国忠魂》的唱段,是那股力量支撑着他顽强地活了下来。念秋被深深触动,他更加坚信戏曲在这场抗战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抗战局势逐渐发生变化。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胜利的曙光开始显现。念秋和戏班带着满心的喜悦与期待,继续奔走在各地演出,用戏曲传递着胜利的希望。他们的演出不仅给饱受战争创伤的民众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也为即将到来的和平岁月奏响了序曲。而霁霭戏楼,在这漫长的抗战岁月里,始终以其独特的戏曲魅力,见证着民族的坚韧与不屈,成为了人们心中一座永恒的文化地标。
第107章 霁霭戏楼传奇[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