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从脸谱绝艺到传承温情与竞合之美[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色彩。有一位以唱功着称的老生,每次演出前必定要独自在后台默坐半个时辰,谁也不许打扰,嘴里还念念有词,旁人凑近一听,原来是在反复哼唱着当晚要唱的戏词,那股子专注劲儿,仿佛周围的世界都与他无关。有人问他为何如此,他笑道:“这是在和戏里的角色提前通气,让他的魂儿附在我身上,这样上台才能唱出神韵。”
而在梨园的舞台上,道具也常常闹出些意外的“戏份”。有一回演《三岔口》,两位演员在台上摸黑对打,精彩绝伦。可就在关键时刻,扮演任堂惠的演员手中的刀突然“卡壳”,怎么也拔不出来刀鞘。这位演员临危不乱,凭借着多年的功底,硬是用几个巧妙的动作掩饰过去,还顺势做了个滑稽的鬼脸,引得台下观众哄堂大笑,以为这是特意设计的幽默桥段,殊不知是一场虚惊。
梨园的竞争也异常激烈。两个戏班子在相邻的戏园子唱对台戏是常有的事儿。有一次,甲班子打出了当家花旦的拿手好戏《贵妃醉酒》,乙班子不甘示弱,立马推出了新编的《貂蝉拜月》。两边都使尽浑身解数,从唱腔到身段,从舞美到配乐,无一不是精雕细琢。观众们也跟着这场“梨园之战”过足了戏瘾,白天听这家,晚上看那家,议论纷纷,比的就是哪家更能抓住人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仅是演员们技艺的较量,更是两个班子背后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的比拼,为的就是在这梨园之中争得一席之地,让自家的戏曲艺术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夺目,也让这梨园的故事越发丰富多彩,充满了无尽的趣味与魅力。
梨园之中,班子与班子间的故事也是精彩纷呈。曾有两个声名远扬的大戏班,一个叫“瑞祥班”,一个叫“锦华班”,他们为了争夺“梨园魁首”的名号,决定各出拿手好戏,连演三日。
首日,瑞祥班率先登台,上演经典剧目《四郎探母》。那扮演杨四郎的演员,嗓音高亢激昂,一段“坐宫”唱得是字正腔圆,韵味醇厚,听得台下观众如痴如醉,掌声雷动。而锦华班也毫不示弱,紧接着推出《穆桂英挂帅》,饰演穆桂英的旦角儿巾帼不让须眉,英姿飒爽的扮相和利落的身手,配合着紧凑的锣鼓点,将穆桂英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样赢得满堂喝彩。
次日,竞争愈发激烈。瑞祥班为求突破,在《白蛇传》的表演中加入了新颖的杂技元素,当白蛇与青儿在“水漫金山”一场斗法时,演员们巧妙地融入了绸吊技艺,模拟出腾云驾雾、翻江倒海的奇幻场景,让观众们惊叹不已。锦华班见状,立刻在《窦娥冤》的演绎上别出心裁,采用了实景与虚拟场景结合的方式,当窦娥喊出“六月飞雪”时,舞台上竟真的飘起了洁白的雪花,原来是特制的机关道具与灯光效果完美配合,营造出了震撼人心的舞台氛围,现场气氛瞬间被推向高潮。
到了决胜的第三日,双方都拿出了压箱底的绝活儿。瑞祥班祭出了失传已久的昆曲名段《牡丹亭·游园惊梦》,为了还原昆曲的原汁原味,从服饰、妆容到唱腔、身段,都严格遵循古法,演员们经过长时间的钻研和排练,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演绎得如梦如幻,台下的老戏迷们纷纷泪目,感叹昆曲之美得以重现。锦华班则另辟蹊径,将西方的交响乐与京剧巧妙融合,创作出了新编京剧《东西方缘》,讲述了一段跨越国界的爱情传奇。在演奏上,既有京剧传统的胡琴、锣鼓,又加入了小提琴、大提琴等西洋乐器,东西方音乐元素相互碰撞,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演员们的表演也在传统京剧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些现代舞的动作元素,使得整出戏既有京剧的韵味,又具时代的气息,让年轻观众们眼前一亮,叫好声不绝于耳。
这场梨园之争,虽然有胜负之分,但在观众们看来,实则是一场戏曲艺术的盛宴。两个班子通过不断创新和传承,让古老的戏曲在新时代绽放出了新的光芒,也让梨园那些事,成为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趣谈,流传在大街小巷,见证着戏曲文化的生生不息与繁荣发展。
话说当年,梨园里有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琴师,人称“弦圣”。他的琴艺出神入化,据说能弹出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一回,名角儿“玉玲珑”在台上唱《玉堂春》,那“弦圣”的胡琴一响,整个戏园子都安静了下来。他的琴弦好似有灵性一般,随着“玉玲珑”的唱腔高低起伏、婉转迂回,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激昂澎湃。在那段经典的“会审”唱段中,琴音急促紧凑,丝丝入扣,把苏三内心的冤屈、惶恐与期盼表现得淋漓尽致,台下观众无不沉浸其中,许多人听得泪流满面。
可这“弦圣”也有个怪脾气,平日里只与自己的胡琴为伴,视若珍宝,从不让旁人触碰。有个莽撞的小徒弟,趁他不在,偷偷拿起胡琴把玩,不小心弄断了一根弦。“弦圣”回来后,大发雷霆,吓得小徒弟跪地求饶。但毕竟师徒情深,“弦圣”长叹一声后,还是静下心来,花了三天三夜的时间,精心挑选材料,重新制作了那根弦。经过他的调试,这把胡琴竟发出了更加清越悠扬的声音,众人都说是胡琴经此一劫,反而有了灵性,和“弦圣”更加心意相通了。
第24章 从脸谱绝艺到传承温情与竞合之美[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