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东瀛人?什么东瀛人?![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戴雨农挺起胸膛应了一声,一双眼眸里满是激动。
他确实听懂了。
原本被委任上校处长,就已经让他很激动了。
毕竟军参谋长也才是个上校,只从军衔上看,就已经明确自己只对梅军长负责。
现在又要在内部发展情报处的枝枝蔓蔓,这简直就是古时候的东厂……不,锦衣卫!
所有的委任状都填写完。
紧随着就是召开会议。
第一副军长陈富贵,参谋长吕云台缺席。
所以由副参谋长邵平宣读任命。
而这些师旅团主干安排完,剩下的事情其实还有不少。
比如军部参谋处后勤处通讯处医务处之类的部门搭建扩编,一二把手的任命。
没个五六七八天,这么大的盘子根本就定不下来。
而梅坚毅自觉也考虑不了那么周全。
所以任务就交给了李树棠和邵平。
他也没有避讳,只明确一个原则,那就是主官必须拥有模范团的履历。
这是自己的起家部队,只要有模范团的履历,那都是嫡系……
一通折腾完,已经是晚上。
人困马乏的梅坚毅却来不及休息,带着李树棠急匆匆去赴宴和好大哥把酒言欢……
一夜宿醉。
第二天中午,曹专员满意离开。
不为别的,就因为他提及继续合作,由他向外兜售特别区粗铁的事情,梅坚毅都没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这也让曹忠麒感慨不已。
这小子野心是大了点,但却知恩图报。
这可比吃饱了骂娘,忘恩负义的人强多了。
不过这件事儿对梅坚毅来说,知恩图报的想法确实有,但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军队扩编。
现在罗列了番号的,只是计划中的一线部队,总兵力逾五万。
补充团这样的二线部队,也会同步筹建。
暂定十个团两万人。
再加上三线的预备役一万人。
人吃马嚼各种花费,哪怕二线和预备役军饷次一等,平均下来每个月差不多都要一百万。
总结起来就两个字,费钱。
所以要搞钱。
勒索国府是一招,自己做生意赚取利润同样也是一招。
津门的几家钢铁厂是他自己的客户,接下来生意想要往江南发展,有了好大哥这样的中间商,必定事半功倍。
总之,大家各取所需,合作愉快……
整编的事儿忙了三天,头绪总算是捋了出来。
优先完成组建补充的三十二师,在谢元宁的带领下,第一时间开赴晋南。
梅坚毅掐着时间算过。
现在到六个月的新手期结束,还有二十八天。
等他的三十三师也完成组建之后,先把兵力投送到太岳一线。
争取在还剩半个月的时候,越过太岳一线,对陈柏川宣战。
要求不高。
十天之内拿下晋阳一带。
按他现在掌握的情报,仅仅只是晋阳城,就有近十八万户六十余万人。
周围的几个县也都是富足的一等县。
一座晋阳城,再加六七个县一起,人口规模差不多有一百五十万。
只要把这一带控制住,那踩着新手期的尾巴,积分余额破亿指日可待……
“主任,江宁行政院电报。”
已经返回大平的汤副主任,急匆匆的走进梅主任的办公室,把手里的电报递到了他面前。
“战后重建赈济的款子批了?”
梅主任问着,随手接过了电报。
前几天把好大哥送走,他就以政务公署的名义,给行政院去了电报。
也没什么客套话。
就说辖境连遭兵祸,百姓房屋田亩损坏颇多。
据统计,直接损失一百九十九万九千多。
鉴于目前特别区刚刚成立,财政困顿,特向政务院申请赈济。
江宁没把他当自己人,但他是真把江宁当娘家的。
自己好歹是国府正式任命的官员,伸手要救济很合理吧?
而为了搞到这笔钱,戴雨农还按照他的吩咐,在沪城和江宁的报纸上,托人刊登了一些关于陕晋特别区,因为兵祸如何如何民不聊生的文章。
国府要是不给钱,就别怪他不客气,在报纸上喷口水。
其实他的要求也不高,只要给钱,哪怕救济款砍半都行。
汤副主任眨了眨眼:“不是,是询问东瀛人的事情。”
梅坚毅先是一愣,旋即笑了起来:“我还以为,他们会直接派人来呢。”
汤副主任:“……”
截止到现在,东瀛人已经来了好几拨。
除了那些专家待遇尚可,整天在铁厂搞什么研究。
其他的无一例外,都被送上了矿山当苦力。
他刚才还特意问了一下,就这么两个月的工夫,已经累死了十多个。
前脚打了晋绥军,后脚又揍了第一师。
现在虽然有国府的正式任命,只要不是瞎子,任谁都能瞧出特别区已经是独立王国。
第103章 东瀛人?什么东瀛人?![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