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颜洪福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0章 带动一方初显苗头[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80章

    带动一方初显苗头

    得知高歌回家,瑶族村房族长亲自带人前来迎接。村祠堂前新立一座感恩碑,必须由聚义村老村长和高歌共同揭幕才有意义。盛情难却,一行人只得跟随来到瑶族村祠堂。

    当聚义村众人出现时,祠堂前坪立刻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彩龙飞舞、掌声一片。师父和高歌被邀请到碑前,与房族长父子共同揭开红绸,一块巨大青石碑闪烁着金光字体展现在众人视野。感恩碑三字格外耀眼,碑文详细介绍这三年来因聚义村慷慨相助,使瑶族村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求族人必须牢记大恩大德,世世代代与聚义村友好下去。感恩碑不仅是两村民的感情纽带,也是汉族与瑶族同胞携手共进的历史见证。

    当晚,瑶族村祠堂前坪张灯结彩、篝火熊熊、锣鼓喧天、唢呐齐奏。为庆祝感恩碑揭幕,瑶族村民特意为邻村恩人和游客举办一场盛大的歌舞晚会。在最后的长鼓舞中,众多聚义村村民和游客也参与其中,欧阳雪莲带着女儿高妍跳得有模有样。

    两村负责人在一起饮酒观舞、谈笑风生,房族长指着正在跳舞的水电站技术员和瑶族村一位女孩,开心道:“你们看,他俩可是相爱有两年了,我们两村马上就是亲家,以后我们就是一个大村。”

    师父师母表示赞许,大哥表态马上准备为他俩修建房院。此时高歌提出,瑶族村明年应以去旧迎新为主,尽量在一年内将所有旧房改建成新房,聚义村可以提供无息贷款。三年多的交往,随着真情与信任的递增,促使高歌要将瑶族村旧貌换新颜。

    房村长和陈会计听闻再次感动万分,双双起立敬酒表示感谢,表态下个月就开始动工,所有民房统一采用砖木结构。

    新聚义村的家是一座二层楼四合院,比园林场的要略小一点,也是村内民宅中唯一的楼房,被村民称为龙头。前方不远就是村里三层楼凹字型客栈,客栈一楼为餐饮区,设有40张小桌和20张大桌。二三楼为住宿区,有40个单间和20个三人间,与瑶族村客栈规模相当。

    家里的厨房有两大柴火灶和两口煤炉灶,春节团聚时足够。餐厅有60平米,可轻松摆放六大餐桌,挤一点就可摆放八大桌了。每人都有房间,包括袁丽娜和小陶,并配有三个书房、两个客厅便于办公和待客。

    大哥和二哥一直考虑聚义武校该不该建,或是建在哪。高歌认为很有必要重建,村里的聚义武校面向全省招生,永陵市聚义武校仅面向市内和各县乡镇。师父很赞同小儿子的意见,认为将武校建在瑶族村入口处为好,离集市近。

    确定好聚义武校之事,大哥对高歌说:“小弟,以后就不要再为两村的事投钱了,兰芝也是不同意你继续这样。三年来,两村的总投入怎么也过了两亿,你已经完成了使命,何况村里并不差钱,加上这次上面的投资款,都有3.9亿了。目前,啤酒、瓶装水和桶装水已是供不应求,我前天还和小谭商量过,该不该增加生产线,反正电力供应不成问题。”

    高歌听后笑道:“大哥,我看就不必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它设施都要跟着改变。啤酒和瓶装水有淡旺季之分,再说工厂目前还没有达到饱和生产,好好调度一下就行。我们无需求大,以求稳为主,确保质量、精益求精,让市场保持点饥饿感也是件好事。如果饲料作坊不够用,倒是要扩大一点,必须把内部供应牲畜、家禽和鱼饲料做到品种齐全,将所有的酒糟、谷壳和秸秆变废为宝,充分发挥最大作用。”

    家人听后皆表示赞同,谢兰芝激动得坐在高歌旁边紧紧挽着他。是啊,明早心爱的人就要离开,她只想每一秒时间都不要浪费。欧阳雪莲深表理解,晚上就让高歌继续去谢兰芝房间。

    早餐后道别时,村里几位后生在打量高歌的骑士十五世,都不知道此车是什么品牌。高歌笑了笑解释道:“该车只是北京吉普的特制款,很贵,要40多万。”

    “这么贵?唉,我们不能买了。”

第180章 带动一方初显苗头[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