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秦始皇的2039征战全球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3章 建造遇难关,齐心克万难[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随着

    “秦皇号”

    设计蓝图的尘埃落定,地球正式踏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造阶段。经过多方考量,建造地点最终选定在一片广袤无垠的沙漠之中。这片沙漠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繁华,拥有广袤的土地,为大规模施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其开阔的地形和相对稳定的气候,使得飞船发射时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降低了发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确定因素。

    在这片被黄沙覆盖的土地上,一座庞大的建造基地迅速拔地而起。巨型塔吊、大型运输车辆以及各类先进的施工设备整齐排列,发出的轰鸣声仿佛在宣告着人类征服宇宙的坚定决心。然而,从建造工作启动的那一刻起,难题便如潮水般接踵而至,考验着人类的智慧与毅力。

    首先面临的便是材料生产的严峻挑战。新型纳米复合材料作为

    “秦皇号”

    的关键材料,其量产工艺的复杂性超乎想象。在材料生产工厂里,巨大的生产设备高速运转,却频繁出现问题。由于这种材料由纳米级的高强度纤维与特殊合成树脂复合而成,生产过程中对温度、压力以及纳米纤维与树脂混合比例的控制精度要求极高。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材料性能大幅下降,从而沦为废品。

    “这废品率已经连续一周居高不下了,这样下去,我们根本无法按时完成材料供应。”

    工厂负责人焦急地向科研团队汇报着情况。科研人员们眉头紧锁,深知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毫不犹豫地扎根工厂,与工人们并肩作战。日夜坚守在生产设备旁,仔细观察每一个生产环节,不断调整生产参数。

    “我们再把温度降低

    0.5

    摄氏度,看看材料的成型效果会不会改善。”

    一位科研人员拿着仪器,认真地记录着数据,同时向操作工人说道。然而,经过多次尝试,废品率依然没有明显下降。但他们没有气馁,开始从工艺流程上寻找突破口。经过对整个生产流程的反复梳理和分析,他们发现纳米纤维在输送过程中容易出现局部堆积的情况,这严重影响了材料的均匀性。于是,科研人员与工程师们共同研发了一套全新的纳米纤维输送装置,通过优化输送管道的结构和增加振动装置,确保纳米纤维能够均匀地与树脂混合。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终于,在一个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日子里,第一批次质量合格的新型纳米复合材料成功下线。工厂内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科研人员和工人们相拥而泣,他们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随着生产工艺的逐渐稳定,材料的量产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为

    “秦皇号”

    的建造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材料供应难题刚得到缓解,能源系统相关的挑战便接踵而至。“秦皇号”

    采用的小型化可控核聚变反应堆,虽能提供强大动力,但其能量转换过程复杂且要求极高。在反应堆内部,氢同位素的原子核在极高温度和压力下发生聚变反应,释放出大量高能中子和伽马射线。这些能量首先被转化为高温等离子体的内能,随后通过特殊设计的能量转换装置,将内能转化为电能。但在实际转换过程中,能量损耗严重,转换效率远未达到预期。

    负责能源系统的科研团队陷入了困境,他们日夜钻研,不断尝试各种方法。经过反复实验与模拟,发现反应堆内部的能量转换装置在高温、强辐射环境下,部分关键材料的性能会发生劣化,影响能量转换效率。于是,科研人员与材料专家再度携手,研发出一种新型耐高温、抗辐射的能量转换材料。这种材料由多层特殊金属和陶瓷复合材料组成,能够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同时,对能量转换装置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增加能量回收模块,将原本损耗的部分能量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经过一系列改进,能量转换效率从最初的

    60%

    提升至

    75%,为飞船动力系统提供了更稳定、高效的能量支持。

第263章 建造遇难关,齐心克万难[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