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35章 科尔沁的春天[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科尔沁。

    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春光之下,万里碧茵。

    一座城池突兀的出现在这碧波之中,就像是一艘征服绿海的战舰。

    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却不是在停歇,而是像参天大树一样,把根系深深地扎入土壤,做好了屹立万年的准备。

    科尔沁城是赵无恤的领地,也是中原诸国在北方草原落下的第一颗棋子。

    这象征着中原彻底击败匈奴,也象征着中原第一次实质性占领草原。

    所以,这座城无论实际的价值和用途,还是历史上的影响,都远远超乎想象。

    岳川对这座城的经营也非常上心,明里暗里都在为赵无恤输送资源,提供便利。

    可即便如此,科尔沁城的发展还是坎坷、艰难。

    “城隍大人,草原上的冬天,真的不好过啊!”

    说起这话时,赵无恤满脸感慨。

    打匈奴,简单!

    但是镇守这片土地,不让另一个匈奴崛起,太难了。

    赵无恤北击匈奴正是入冬时节。

    一整个冬天都在战斗、奔袭。

    打垮匈奴之后又忙着移民,搭建帐篷、修筑城池、准备越冬物资等。

    赵氏也支援了不少人力、物力。

    毕竟这是赵氏儿郎,自家的崽立下这种不世之功,赵氏脸上也有光。

    更何况赵无恤在草原上建立了一座新城。

    宗族怎么也得表示表示,否则这脸还往哪搁。

    韩氏、魏氏也想在草原上圈地建城,但是他们低估了在草原上垦荒的难度。

    尤其是冬天垦荒。

    经历几场寒风之后,韩氏、魏氏垦荒团都乖乖的找上赵无恤,求大佬收留。

    也正是得了三家的支持,赵无恤才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城池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当然,还是得感谢城隍大人送来的那些野人,他们在城池建设中出着实出了大力!”

    岳川目光瞟向外面,果然看到许多浑身长着浓密毛发的大块头。

    “当初也是想着给他们找一个明主,找一条出路。”

    说起东北山林中的野人,岳川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索伦人,这支被大清折腾没了的“战斗民族”。

    索伦人是古代居住在黑龙江流域的通古斯人,他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古老时代。

    他们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同时也有着丰富的神话传说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当地,索伦一词是“家中顶梁柱”的含义,这是一个带有荣誉性质的称号,并非一个民族。

    索伦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塞北极寒之地,艰苦的环境造就了其耐饥饿、耐驰逐、耐战斗、耐风雪的民族素质,加上他们体质强壮、弓马娴熟,所以他们成为了清政府重要的兵源之一。

    满清入关后,从平定准噶尔汗国、镇压大小和卓叛乱,从广袤无垠的草原戈壁到高寒恶劣的青藏高原,都少不了索伦人、索伦兵的身影。

    可以说是满清最强的战力,八旗最后的颜面。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

    六月,廓尔喀军队(今尼泊尔王国)在大嘤帝国的指使下入侵西藏边境。

    也是索伦兵,摁着英国暴揍一顿,历史上为大嘤帝国四处扩张立下汗马功劳的“廓尔喀战士”,被索伦人在家门口打得满地找牙。

    只可惜,索伦兵在满清地位不高。

    

第635章 科尔沁的春天[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