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章 第二卷14[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空中,明月高挂,银辉洒落在山林间,洁白而宁静。
趁着这迷人的月色,天蓬与小白席地而坐,悄悄的在寇员外家的马厩旁喝起了酒。
“师兄,这灵山就要到了。”
“是啊!”天蓬喝了一口酒,叹道:“不知不觉间,我们竟在这西行路上走了十余年。”
叮~~
两人拿起手中的酒盅,碰了一下,各自一口喝尽。
“师兄,那猴子最近似乎变了一些。”
“有吗?”
“有一点。”
“哦,说来听听。”
“我感觉自火焰山后,他心里就藏着一个人,除此之外几乎没变。”
“是啊!藏了一个人!这取经路都快走完了,他几乎还是没变,该杀的杀,不该杀的也杀。在这西牛贺洲的地界上,烧数座道观,叛出道门,杀无数小妖,得罪妖族,还真是超额完成了应该完成的任务。估计,到时他能得封一个中层靠后一点的佛位。”
小白闻言,喝了一口手中的酒,稍显郁闷的问道:“他怎会对这西方教如此忠心?”
“这不是忠心,而是因为如来在他的心中不可战胜。无知无畏是在其未发现自己弱小时才无畏,而当他知道世间竟有人如此厉害之后,他就会一心一意的想要找其当靠山
“他进得去吗?”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你觉得以他的性格而言,他能与其他人平等安稳的相处吗?”
“不会。”
“你觉得如来会天天照看他吗?”
“呵呵,怎么可能?西方教上下,像他这样修为的罗汉就有数万,更不用说那上万的金身罗汉和数千古佛。”
“所以,他的结局早已注定!”
第二日天刚亮,唐僧四众就上了大路。果见西方佛地,与他处不同。见了些琪花、瑶草、古柏、苍松,所过之地,家家向善,户户斋僧,每逢山下人修行,又见林间客诵经。师徒们夜宿晓行,又经有六七日,忽见一带高楼,几层杰阁。真个是——
冲天百尺,耸汉凌空。低头观落日,引手摘飞星。豁达窗轩吞宇宙,嵯峨栋宇接云屏。黄鹤信来秋树老,彩鸾书到晚风清。此乃是灵宫宝阙,琳馆珠庭。真堂谈道,宇宙传经。花向春来美,松临雨过青。紫芝仙果年年秀,丹凤仪翔万感灵。
三藏举鞭遥指道:“悟空,好去处耶!”
悟空道:“师父,你在那假境界、假佛象处,倒强要下拜;今日到了这真境界、真佛象处,倒还不下马,是怎的说?”
三藏闻言,慌得翻身跳下来,已到了那楼阁门首。只见一个道人,斜立山门之前叫道:“那来的莫非东土取经人么?”
长老急整衣,抬头观看。见他——
身披锦衣,手摇玉麈。肘悬仙?,足踏履鞋。飘然真羽士,秀丽实奇哉。炼就长生居胜境,修成永寿脱尘埃。圣僧不识灵山客,当年金顶大仙来。
孙悟空认得他,即叫:“师父,此乃是灵山脚下玉真观金顶大仙,他来接我们哩。”
三藏方才醒悟,进前施礼。
大仙笑道:“圣僧今年才到,我被观音菩萨哄了。他十年前领佛金旨,向东土寻取经人,原说二三年就到我处。我年年等候,渺无消息,不意今年才相逢也。”
三藏合掌道:“有劳大仙盛意,感激,感激!”
遂此四众牵马挑担,同入观里,却又与大仙一一相见。即命看茶摆斋,又叫小童儿烧香汤与圣僧沐浴了,好登佛地。
天蓬看后,心中暗道:将这道观置于灵山脚下,准提还真是好算计,难怪这猴头打心眼里看不起这道门。
之后,师徒们沐了浴,不觉天色将晚,就于玉真观安歇。
次早,唐僧换了衣服,披上锦?袈裟,戴了毗卢帽,手持锡杖,登堂拜辞大仙。
大仙笑道:“昨日蓝缕,今日鲜明,观此相真佛子也。”
三藏拜别就行,大仙道:“且住,等我送你。”
悟空道:“不必你送,老孙认得路。”
大仙道:“你认得的是云路。圣僧还未登云路,当从本路而行。”
悟空道:“这个讲得是,老孙虽走了几遭,只是云来云去,实不曾踏着此地。既有本路,还烦你送送,我师父拜佛心重,幸勿迟疑。”
那大仙笑吟吟,携着唐僧手,接引旃坛上法门。原来这条路不出山门,就自观宇中堂穿出后门便是。
大仙指着灵山道:“圣僧,你看那半天中有祥光五色,瑞蔼千重的,就是灵鹫高峰,佛祖之圣境也。”
唐僧见了就拜。悟空笑道:“师父,还不到拜处哩。常言道望山走倒马,离此镇还有许远,如何就拜!若拜到顶上,得多少头磕是?”
大仙道:“圣僧,你与悟空、天蓬、卷帘四位,已此到于福地,望见灵山,我回去也。”
三藏遂拜辞而去。
悟空引着唐僧等,徐徐缓步,登了灵山,不上五六里,见了一道活水,滚浪飞流,约有□□里宽阔,四无人迹。
三藏心惊道:“悟空,这路来得差了,敢莫大仙错指了?此水这般宽阔,这般汹涌,又不见舟楫,如何可渡?”
悟空笑道:“不差!你看那壁厢不是一座大桥?要从那桥上行过去,方成正果哩。”长老等又近前看时,桥边有一扁,扁上有“凌云渡”三字,原来是一根独木桥。正是——
远看横空如玉栋,近观断水一枯槎。维河架海还容易,独木单梁人怎猃!
万丈虹霓平卧影,千寻白练接天涯。十分细滑浑难渡,除是神仙步彩霞。
三藏心惊胆战道:“悟空,这桥不是人走的,我们别寻路径去来。”
悟空又笑道:“正是路,正是路!”
三藏不语,不多时,忽见那下溜中有一人撑一只船来,叫道:“上渡,上渡!”
长老大喜道:“徒弟,休得乱顽。那里有艘渡船来了。”
天蓬一看,只见接引撑着一艘无底船驶了过来,待到岸边对着几人道:“上渡,上渡!”
三藏见了,又心惊道:“你这无底的破船儿,如何渡人?”
接引佛祖道:“我这船——
鸿蒙初判有声名,幸我撑来不变更。有浪有风还自稳,无终无始乐升平。六尘不染能归一,万劫安然自在行。无底船儿难过海,今来古往渡群生。”
长老正自惊疑,天蓬就走上前将他往上一推。那师父踏不住脚,毂辘的跌在水里,早被撑船人一把扯起,站在船上。师父还抖衣服,垛鞋脚,抱怨天蓬。他却引悟空、沙僧牵马挑担,也上了船,都立在舟旱舟唐之上。
接引佛祖轻轻用力撑开,只见上溜头泱下一个死尸。长老见了大惊,天蓬道:“师父莫怕,那个原来是你。”
脱却胎胞骨肉身,相亲相爱是元神。今朝行满方成佛,洗净当年六六尘。
此诚所谓广大智慧,登彼岸无极之法。
水波粼粼,撑船的接引传声问道:“元帅近来可有感悟?”
“收获不小。”
第 31 章 第二卷14[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