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八戒传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25 章 第二卷08[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唐僧攀鞍上马,八戒前边开路,沙僧挑着行李西行。刚过白虎岭,进入林丘不久,就听三藏道:“八戒,我这一日其实饥了,哪里寻些斋饭我吃?”

    天蓬道:“师父请下马,在此等我去寻。”

    长老下了马,沙僧歇了担,取出钵盂,递与天蓬。

    天蓬道:“我去也。”

    他出了松林,往西行经十余里,随便找了个地方就睡了起来。其实这凡间的食物对于仙神来说,可有可无,平时所吃,吃的不过是一个意境,以此来体验真正的凡人生活而已。

    日过正午,长老呆在林间,耳热眼跳,身心不安,急叫沙僧道:“悟能去化斋,怎么这早晚还不回?”

    沙僧道:“师父,你还不晓得哩,他见这西方上人家斋僧的多,他肚子又大,他管你?只等他吃饱了才来哩。”

    三藏道:“正是呀,倘或他在那里贪着吃斋,我们哪里会他?天色晚了,此间不是个住处,须要寻个下处方好哩。”

    沙僧道:“不打紧,师父,你且坐在这里,等我去寻他来。”

    三藏道:“正是,正是。有斋没斋罢了,只是寻下处要紧。”

    沙僧绰了宝杖,径出松林来找八戒。

    三□□坐林中,十分闷倦,只得强打精神,跳将起来,把行李攒在一处;将马拴在树上,取下戴的斗笠,插定了锡杖;整一整缁衣,徐步幽林,权为散闷。那长老看遍了野草山花,听不得归巢鸟噪。原来那林子内都是些草深路小的去处,只因他情思紊乱,却走错了。他一来也是要散散闷,二来也是要寻八戒、沙僧。不期他两个走的是直西路,长老转了一会,却走向南边去了。出得松林,忽抬头,见那壁厢金光闪烁,彩气腾腾,仔细看处,原来是一座宝塔,金顶放光。

    他道:“我弟子却没这缘法!自离东土,发愿逢庙烧香,见佛拜佛,遇塔扫塔。那放光的不是一座黄金宝塔?怎么就不曾走那条路?塔下必有寺院,院内必有僧家,且等我走走。这行李、白马,料此处无人行走,却也无事。那里若有方便处,待徒弟们来,一同借歇。”

    唐僧举步进前,才来到塔门之下,只见一个斑竹帘儿,挂在里面。他破步入门,揭起来,往里就进,猛抬头,见那石床上,竟侧睡着一个妖魔。

    唐僧看见他这模样,唬得打了一个倒退,遍体酥麻,两腿酸软,抽身便走。

    “咦?”妖魔闻听动静,立刻撑开一双金睛鬼眼,叫道:“小的们,去看门外是什么人!”

    一个小妖伸头往门外一看,看见是个光头的长老,连忙跑将进去,报道:“大王,外面是个和尚哩,团头大面,两耳垂肩,嫩刮刮的一身肉,细娇娇的一张皮,且是好个和尚!”

    妖魔闻言,呵声笑道:“这叫做个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众小的们,赶上去,与我拿将来,我这里重重有赏!”

    小妖领命,一窝蜂追了出去,瞬间就拿住了三藏。

    片刻之后,小妖们抬着长老,放在那竹帘儿外,欢欢喜喜,报声道:“大王,拿得和尚进来了。”

    老妖看了三藏一眼,问道:“你是那里和尚?从那里来?到那里去?快快说明!”

    三藏道:“我本是唐朝僧人,奉大唐皇帝敕命,前往西方访求经偈,经过贵山,特来塔下谒圣,不期惊动威严,望乞恕罪。待往西方取得经回东土,永注高名也。”

    那妖闻言,呵呵大笑道:“原来是你,来的甚好,甚好!小的们,把这和尚拿下去绑了!”

    众小妖一拥而上,将三藏绳缠索绑,缚在那定魂桩上。

    随后,老妖遣走塔内小妖,闭目静坐,静等人来。

    另一边,沙僧出林寻找天蓬,直行了十余里远近,才终于在一处树荫下寻到了他,沙僧无奈道:“二师兄,师父教你化斋,你怎能在此睡觉?”

    天蓬睁开眼,问道:“沙兄弟,这是什么时候了?”

    沙僧道:“快起来!师父说有斋没斋也罢,教你我寻下住处去。”

    天蓬伸了个懒腰,托着钵盂,与沙僧径直回来。却发现师父不见了!沙僧埋怨道:“都是你,必有妖精拿师父也。”

    天蓬笑道:“莫要胡说,那林子里是个清雅的去处,决然没有妖精。想是老和尚坐不住,往那里观风去了。我们去寻他就是,再说了,他身后不是还跟着许多小仙吗?怕什么。光这群小仙就能揍得那猴头找不着北,更何况其他小妖。”

    沙僧一听,点头说道:“二师兄说的是,我都把这群小仙给忘记了。”

    “所以说,你、我、还有小白。。。”天蓬指了指白马,继续说道:“我们三人都是明白人,静静的看戏就是,没必要成天提心吊胆的,反正等这趟旅行结束后,你们该有的奖赏自然会有。”仟仟??d

    “是,二师兄。”沙僧点头,“对了,二师兄,你这天蓬元帅以前到底是干什么的?”

    “哈哈,就是练练天河里的水兵,平时也没什么事情。”

    “哦,这么多年,我怎么从未见天河里的水兵出动过?”

    “那是因为我们是压阵的。对,没错,就是压阵的。”

    “压阵?真的假的?”

    “自然是真的。”

    “二师兄,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你是我师弟,自然不会骗你。”

    白马一听,翻了个白眼。

    二人一边聊天,一边牵马挑担,走出松林寻找师父。

    寻了一阵之后,忽见那正南下有金光闪灼,天蓬道:“兄弟啊,有福的只是有福。你看师父往他家去了,那放光的是座宝塔,谁敢怠慢?一定要安排斋饭,留他在那里受用。我们还不走动些,也赶上去吃些斋儿。”

    沙僧道:“师兄,还定不得吉凶哩。我们且去看来。”

    二人雄纠纠的到了门前,只见那门上横安了一块白玉石板,上镌着六个大字:碗子山波月洞。

    沙僧道:“师兄,这不是什么寺院,是一座妖精洞府也。师父应该是被这洞里的妖精给抓了。”

    天蓬道:“莫急,我们进去看看便知。”

    语毕,二人一同走进了塔内。

    “元帅。”

    塔内一黄袍老怪,正恭敬的站在那,看着走进来的天蓬。

    天蓬定睛一看,笑道:“怎么是你?”

    沙僧惊奇的问道:“师兄,你认识他?”

    天蓬点了点头,道:“岂止认识,他是二十八星宿中的奎木狼。”

    沙僧一听,立刻抱拳说道:“原来是奎木狼星君,失敬失敬。”

    奎木狼道:“哪里哪里!我也久闻卷帘大将之名,今日才得见真人,幸会幸会。”

    “好了,叙旧等会儿再叙。”天蓬看着正互相捧场的两人,问道:“对了,奎木狼,你怎么会出现在这?”

    奎木狼答道:“早前,有一披香殿的侍香玉女,因我而被贬下人间,成为了这宝象国的公主。此番下界,一是为了她,二是配合昊天玉帝的计划。”

    天蓬问道:“你与这女子有情?”

    “是!正因如此,昊天玉帝让我下界续前缘的同时,也顺带完成抓唐僧的任务。”

    “问世间情为何物!堂堂大罗金仙,跑来这里变为妖魔做山大王,且还要陪着演戏,还真是。。。”

    “嘿嘿。”奎木狼被他说的有点不好意思,解释道:“元帅,我这是犯了情劫,躲不了的。”

    “我明白。”天蓬点了点头,道:“好了,不说这些了。咱们这么多年未见,该喝酒了。”

    “没问题。”奎木狼一挥手,桌上立刻出现了十多坛美酒,只听他介绍道:“这些酒都是宝象国这边特有的美酒,元帅,将军,坐下来一起尝尝。”

    “行,沙师弟坐。”

    “嗯。对了,二师兄,那师傅怎么办?”

    “放心啦,有那群小仙呢,我们尽管喝酒,轮到我们上场时,我们上场就是。”

    “嗯。”

    三人坐下后,天蓬突然对着外面叫道:“小白,进来喝酒。”

    希律律~~

    一会儿后,一名身穿白衣的年轻男子走进了塔内。

    “哥两好啊,四匹马啊,五魁首啊,六六顺啊。。。”

    塔外,一直跟在唐僧身后的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在听到这热闹的划拳声后,面面相觑。

    说好的激烈战斗呢?怎么变成了划拳喝酒?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波月洞内,三□□自悲啼,思量他那徒弟,眼中流泪道:“悟能啊,不知你在哪个村中逢了善友,贪着斋供!悟净啊,你又不知在哪里寻他,可能得会?岂知我遇妖魔,在此受难!几时得会你们,脱了大难,早赴灵山!”

    正当他悲啼烦恼时,忽见洞里深处走出一个妇人来,扶着定魂桩叫道:“长老,你从何来?为何被他缚在此处?”

    长老闻言,泪眼偷看那妇人约有三十年纪,遂道:“女菩萨,不消问了,我已是该死的,走进你家门来也。要吃就吃了罢,又问怎的?”

    妇人道:“我不是吃人的。我家离此西下,有三百余里。那里有座城,叫做宝象国。我是那国王的第三个公主,乳名叫做百花羞。只因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中间,被这妖魔一阵狂风摄将来,与他做了十三年夫妻。在此生儿育女,杳无音信回朝,思量我那父母,不能相见。你从何来,被他拿住?”

    唐僧道:“贫僧乃是差往西天取经者,不期闲步,误撞在此。如今要拿住我两个徒弟,一齐蒸吃理。”公主陪笑道:“长老宽心,你既是取经的,我救得你。那宝象国是你西方去的大路,你与我捎一封书儿去,拜上我那父母,我就教他饶了你罢。”

    三藏点头道:“女菩萨,若还救得贫僧命,愿做捎书寄信人。”

    公主急转后面,即修了一纸家书,封固停当,到桩前解放了唐僧,将书付与。

    唐僧得解脱,捧书在手道:“女菩萨,多谢你活命之恩。贫僧这一去,过贵处,定送国王处。只恐日久年深,你父母不肯相认,奈何?切莫怪我贫僧打了诳语。”

    公主道:“无妨,我父王无子,止生我三个姊妹,若见此书,必有相看之意。”

    三藏紧紧袖了家书,谢了公主,就往外走,被公主扯住道:“前门里你出不去!那些大小妖精,都在门外看守,你往后门里去罢,若是大王拿住,还审问审问。只恐小妖儿捉了,不分好歹,挟生儿伤了你的性命。待到天亮,等我去他面前,说个方便。若是大王放了你啊,待你徒弟讨个示下,寻着你一同好走。”

    三藏闻言,磕了头,谨依吩咐,辞别公主,躲离后门之外,不敢自行,将身藏在荆棘丛中。

    一夜无话,直至天明后,这公主走出洞门,来到了塔外高声叫道:“黄袍郎!”

    喝得晕晕乎乎的奎木狼,在听得公主叫唤后,即刻走出塔,搀着公主问道:“夫人,有何话说?”

    公主道:“郎君啊,我才时睡在罗帏之内,梦魂中,忽见个金甲神人。”

    奎木狼道:“哪个金甲神?”

    公主道:“是我幼时,在宫里对神暗许下一桩心愿:若得招个贤郎驸马,上名山,拜仙府,斋僧布施。自从配了你,夫妻们欢会,到今不曾题起。那金甲神人来讨誓愿,喝我醒来,却是南柯一梦。因此,急整容来郎君处诉知,不期那桩上绑着一个僧人,万望郎君慈悯,看我薄意,饶了那个和尚罢,只当与我斋僧还愿,不知郎君肯否?”

    奎木狼道:“夫人,既如此,那就放他去罢。”

    “郎君,放他从后门里去罢。”

    “放罢。”说完,他就走进了塔内,对天蓬恭敬的说道:“元帅,唐僧去后门了。”

    天蓬与沙僧闻得此言,立刻起身,叫上小白,一同转到了波月洞后门之外,叫声:“师父!”

    长老认得声音,就在那荆棘中答应。沙僧就剖开草径,搀着师父,慌忙上马西去。

    天蓬当头领路,沙僧后随,出了松林,上了大路。遇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一程一程,长亭短亭,不觉的就走了二百九十九里。猛抬头,竟已到了宝象国。

    云渺渺,路迢迢。地虽千里外,景物一般饶。来到此地的师徒三众,收拾行李、马匹,安歇馆驿中。

    唐僧步行至朝门外,对阁门大使道:“有唐朝僧人,特来面驾,倒换文牒,乞为转奏转奏。”

    黄门奏事官,连忙走至白玉阶前奏道:“万岁,唐朝有个高僧,欲求见驾,倒换文牒。”

    国王闻知是唐朝大国,且又说是个方上圣僧,心中甚喜,即时准奏,叫:“宣他进来。”

    把三藏宣至金阶,舞蹈山呼礼毕。两边文武多官,无不叹道:“上邦人物,礼乐雍容如此!”

    国王道:“长老,你到我国中何事?”

    三藏道:“小僧是唐朝释子,承我天子敕旨,前往西方取经。原领有文牒,到陛下上国,理合倒换。故此不识进退,惊动龙颜。”

    国王道:“既有唐天子文牒,取上来看。”

    三藏双手捧上去,展开放在御案上。

    国王见了,取本国玉宝,用了花押,递与三藏。

    三藏谢了恩,收了文牒,又奏道:“贫僧一来倒换文牒,二来与陛下寄有家书。”

    国王大喜道:“有甚书?”

    三藏道:“陛下第三位公主娘娘,被碗子山波月洞黄袍妖摄将去,贫僧偶尔相遇,故寄书来也。”

    国王闻言,满眼垂泪道:“自十三年前,不见了公主,两班文武官,也不知贬退了多少;宫内宫外,大小婢子太监,也不知打死了多少;只说是走出皇宫,迷失路径,无处找寻;满城中百姓人家,也盘诘了无数,更无下落。怎知道是妖怪摄了去!今日乍听得这句话,故此伤情流泪。”

    三藏袖中取出书来献上。国王接了,见有平安二字,一发手软,拆不开书,传旨宣翰林院大学士上殿读书。学士随即上殿,殿前有文武多官,殿后有后妃宫女,俱侧耳听书。学士拆开朗诵,上写着:

    不孝女百花羞顿首百拜大德父王万岁龙凤殿前,暨三宫母后昭阳宫下,及举朝文武贤卿台次:拙女幸托坤宫,感激劬劳万种,不能竭力怡颜,尽心奉孝。乃于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良夜佳辰,蒙父王恩旨着各宫排宴,赏玩月华,共乐清霄盛会。正欢娱之间,不觉一阵香风,闪出个金睛蓝面青发魔王,将女擒住。驾祥光,直带至半野山中无人处,难分难辨,被妖倚强,霸占为妻。是以无奈捱了一十三年,产下两个妖儿,尽是妖魔之种。论此真是败坏人伦,有伤风化,不当传书玷辱。但恐女死之后,不显分明。正含怨思忆父母,不期唐朝圣僧,亦被魔王擒住。是女滴泪修书,大胆放脱,特托寄此片楮,以表寸心。伏望父王垂悯,遣上将早至碗子山波月洞捉获黄袍怪,救女回朝,深为恩念。草草欠恭,面听不一。

    逆女百花羞再顿首顿首。

    学士读罢家书,国王大哭,三宫滴泪,文武伤情,前前后后,无不哀念。国王哭之许久,便问两班文武:“那个敢兴兵领将,与寡人捉获妖魔,救我百花公主?”

    连问数声,更无一人敢答,真是木雕成的武将,泥塑就的文官。

    国王心生烦恼,泪若涌泉。只见那多官齐俯伏奏道:“陛下且休烦恼,公主已失,至今一十三载无音。偶遇唐朝圣僧,寄书来此,未知的否。况臣等俱是凡人凡马,习学兵书武略,止可布阵安营,保国家无侵陵之患。那妖精乃云来雾去之辈,不得与他觌面相见,何以征救?想东土取经者,乃上邦圣僧。这和尚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必有降妖之术。自古道,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可就请这长老降妖邪,救公主,庶为万全之策。”

    国王闻言,急回头便请三藏道:“长老若有手段,放法力,捉了妖魔,救我孩儿回朝,也不须上西方拜佛,长发留头,朕与你结为兄弟,同坐龙床,共享富贵如何?”

    三藏慌忙启上道:“贫僧粗知念佛,其实不会降妖。”

第 25 章 第二卷08[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