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嫡女重生之不争不羡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 三千宠爱[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小说]https://m.baishu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   太子幼时进学,随阁老学文、跟邵家将军习武,还有二皇子、三皇子、勋贵子弟等一众伴读。

    后来四皇子进学,亦是同样的规制。

    甚至,连昭怀公主也与四皇子一起跟着阁老读书,六皇子却独自在宫外的国子监进学。

    因着四皇子、昭怀公主是一起进的学,故而那伴读的,除勋贵子嗣外,还有几个贵女,荣国公府蒋家的嫡出大小姐和庶出二小姐俱在其中。

    同窗进学数年,四皇子与蒋二小姐渐生情愫。

    因着从前没有过皇子娶庶女为正妃的先例,太后与皇后便提议四皇子同时迎娶蒋家的两位小姐,以嫡小姐为正妃、庶小姐为侧妃,既不会坏了祖宗规矩,也遂了四皇子的心意。

    皇帝和荣国公爷都觉得提议可行,四皇子却执意求娶蒋二小姐为正妃。

    那件事闹了许久,太后、皇后和言官们都纷纷劝谏,可皇帝最后还是顺了四皇子的意,连发两道谕旨,先把蒋大小姐指婚给了个新科进士,然后把蒋二小姐定为四皇子正妃。

    又在今年上半年,亲临四皇子的大婚观礼,封四皇子为ldquo;宸王rdquo;,随后才御驾亲征。

    大周是皇帝的,礼仪律法、祖宗规矩,都敌不过皇帝的心意。

    而贵妃娘娘,便是那称了皇帝心意的人。

    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也不为过。

    上有所好,下必甚之

    如今禁宫里头,但凡太后、皇后有的,关雎宫里只多不少、只好不差。

    禁宫外头,但凡稍有几分才学的徐家子弟都得了恩授的官职,有几分气力的都入了行伍,实在一无是处的也俱得了丰厚的赏金赏地。徐氏族人所至之处,文武官吏、士绅大族无不恭迎、莫敢轻慢。

    大周开国百年,头一回出了位这样的贵妃娘娘。

    有些贫苦百姓遐想自家也能有徐家那般的福气,竟一改汉人几千年来重男轻女的想法,盼得好女不盼儿。

    这样的独得盛宠,不曾见过贵妃娘娘的人往往都猜想她必定生得花容月貌、倾国倾城。

    但此时给皇帝送汤点的娘娘,她的样貌虽清丽柔美,却绝非倾国倾城。

    徐贵妃刚端着小汤盅走进殿内,魏公公早已忙不迭地迎了上去,弯腰接过那小盅,试过毒后、放在皇帝面前的书案上。

    皇帝看去,只见莲子糖水中浮着五色小丸子,新奇有趣。

    他逐一品尝,抬头看向贵妃时眸中带着明显的笑意:ldquo;朕尝出了紫薯、南瓜、芋头、芝麻四味,却不知这绿丸子是用何物制成?rdquo;

    贵妃走到书案边,行过礼后,边替皇帝叠起书案上的奏折,边答道:ldquo;陛下能猜出四味已属难得,绿丸子用了抹茶粉,臣妾把五种原料分别与臣妾家乡的木薯粉揉成小丸,煮出来晶莹剔透、入口滑润;

    皇帝又舀起一颗抹茶丸子、细细嚼下,道:ldquo;一碗小小的甜汤里也有这样多的巧思,月娘有心了;

    贵妃浅笑:ldquo;只要陛下满意,臣妾就是花再多心思也甘愿;

    又劝道:ldquo;陛下,您长途奔波,又带着伤,实在不宜操劳过度;

    皇帝抚着贵妃的手:ldquo;朕几个月不在京里,积下许多事情,待忙过这几日,朕再好好地陪陪你;

    又问她:ldquo;今日下午珏儿进宫了,你可给他煮了这五色甜汤?rdquo;

    贵妃摇了摇头:ldquo;他与王妃新婚燕尔,臣妾瞧着他牵挂王妃,便没有留他用晚膳;

    皇帝加重了语气:ldquo;岂有牵挂妻子却忽视母妃的道理?你固然是慈母心怀,可也不能过分纵着他;

    贵妃心里一凛。

    古人尤重孝道,是她大意了hellip;hellip;

    她笑了笑,岔开话题道:ldquo;臣妾今日听珏儿说起一桩趣事,道是那泰宁侯府,先有二小姐为兵甲家眷发起募捐,又有大小姐高义,托三小姐捐献巨金;

    皇帝点了点头:ldquo;是有这么一回事,朕昨日得报后,今日特意让珏儿兄妹几个去看了,他们恰目睹了捐金一事;

    贵妃若有所思地看向皇帝,笑道:ldquo;臣妾还听闻,那容二小姐美貌非常、才情过人,不知陛下可有听闻?rdquo;

第二十七章 三千宠爱[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